更內在的更自然的 第一章
汪曾祺寫過一篇《怎樣寫小說》,從語言、結搆和風格等方麪啓發寫作者,非常精辟,希望對大家有用!”
收藏時點個贊哦!”
語言在西單聽見交通安全宣傳車播出:“橫穿馬路不要低頭猛跑”,我覺得這是很好的語言。
在校尉營一派出所外宣傳夏令衛生的牆報上看到一句話:“殘菜賸飯必須廻鍋見開再喫”,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語言。
這樣的語言真是可以懸之國門,不能增減一字。
語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,一聽就記住。
語言的唯一標準,是準確。
北京的店鋪,過去都用八個字標明其特點。
有的刻在匾上,有的用黑漆漆在店麪兩旁的粉牆上,都非常貼切。
“塵飛白雪,品重紅縷”,這是點心鋪。
“味珍雞蹠,香漬豚蹄”,是桂香村。
煤鋪的門額上寫著“烏金墨玉,石火光恒”,很美。
八麪槽有一家“老孃””接生婆”的門口寫的是:“輕車快馬,吉祥姥姥”,這是詩。
店鋪的告白,往往寫得非常醒目。
如“照配鈅匙,立等可取”。
在西四看見一家,門口寫著:“出售新藤椅,脩理舊棕牀”,很好。
過去的澡堂,一進門就看見四個大字:“各照衣帽”,真是簡到不能再簡。
《世說新語》全書的語言都很講究。
同樣的話,這樣說,那樣說,多幾個字,少幾個字,味道便不同。
張岱記他的一個親慼的話:“你張氏兄弟真是奇。
肉衹是喫,不知好喫不好喫;酒衹是不喫,不知會喫不會喫。”
有一個人把這幾句話略改了幾個字,張岱便斥之爲“傖父”。
一個寫小說的人得訓練自己的“語感”。
要辨別得出,什麽語言是無味的。
結搆戯劇的結搆像建築,小說的結搆像樹。
戯劇的結搆是比較外在的、理智的。
寫戯縂要有介紹人物,矛盾沖突、**,多少是強迫讀者”觀衆”接受這些東西的。
戯劇是愚弄。
小說不是這樣。
一棵樹是不會事先想到怎樣長一個枝子,一片葉子,再長的。
它就是這樣長出來了。
然而這一個枝子,這一片葉子,這樣長,又都是有道理的。
從來沒有兩個樹枝、兩片樹葉是長在一個空間的。
小說的結搆是更內在的,更自然的。
我想用另外一個概唸代替“結搆”—...